放进体内就要伴随一生的心脏支架有了新替身
突发心肌梗死,医生会植入金属药物支架有效将血管狭窄部分撑开,从而挽救生命,但支架将长久存于体内。最近,中大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和鼓楼医院心脏科分别采用新型完全可降解支架来治疗心肌梗死等。神奇的是,与传统金属支架不同,这种新型支架可完全降解,两年内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案例可降解支架不怕核磁共振了
70多岁的李大爷(化姓),是第一位可降解支架的受益者。李大爷在住院前三天,莫名的觉得胸闷,有时胸前还隐隐作痛,本以为老毛病犯了。因为李大爷4年前就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但是稍作休息就可以缓解,也就没在意。可是这次病发,疼痛程度加剧,每次疼痛也会持续30分钟以上,还出现了左肩放射性疼痛,这才引起了李大爷和家人的重视。
到中大医院经过冠脉造影检查后发现,李大爷心脏内一支冠状动脉出现狭窄。由于李大爷还患有癌症以及其他基础病变,核磁共振等检查在以后的治疗中将发挥极大作用,而植入金属支架,核磁共振等检查可能将不能施行。综合李大爷的症状特征以及检查结果和治疗需求,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与其手术团队的陈立娟副主任医师等仔细讨论评估后,决定为李大爷植入可降解支架。手术后,李大爷明显感觉到胸痛症状消失。
据了解,中大医院自11月29日第一例运用可降解支架植入后,已有3名患者接受了这项新技术的治疗。而鼓楼医院心脏科于8月完成省内第一例可降解支架的植入,目前已完成4例,随访结果良好。
神奇两年内它就会“灰飞烟灭”
马根山主任介绍,传统的金属支架由于材料不可降解,即便完成了任务,也要和心脏相伴一生。如果血管一直被支架支撑,血管就会变得僵硬,失去弹性,而新支架既能疏通“拥堵”的血管,还能恢复血管正常收缩性和更自然的功能与运动。新型支架的优势在于可全降解。
这种新型支架主要由可自然分解的材料多聚乳酸制成,该材料通常用于溶解缝线等医疗植入物。这种支架在患者身体里6到8个月开始降解,两年内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